踢鼓秧歌,作為平魯區的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。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非遺瑰寶,平魯區通過舉辦培訓班、開展文藝演出、邀請老藝人傳授技藝等方式,加強對非遺傳承人的培養,讓踢鼓秧歌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得以薪火相傳。

培訓班里,學員們手持扇子、彩巾等道具,隨著激昂的鼓點翩翩起舞,充分展現出踢鼓秧歌的獨特魅力。

平魯區踢鼓秧歌協會會長仝政告訴我們,常年免費為學員培訓,尤其是咱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更有義務和責任去傳承。

踢鼓秧歌流傳于朔州地區,尤其以平魯區最為盛行,表演形式包括大場子、小場子和過街場子三種,每種形式都有其獨特的表演特點和風格,因此吸引了眾多學員積極參與。

學員賈浩杰說,不僅學到了很多非遺知識和技能,還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。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,讓踢鼓秧歌在年輕人一代繼續傳承下去。

在傳承中創新,在創新中發展。近年來,平魯區高度重視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,堅決落實非遺保護責任,堅持“保護為主、搶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傳承發展”的原則,統籌推進非遺研究、保護、傳承、傳播工作,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保護體系。踢鼓秧歌,這一蘊含著深厚歷史底蘊和獨特藝術魅力的非遺項目,正在平魯區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,成為了平魯區一張耀眼的文化名片。

平魯區文化和旅游局辦公室主任郭磊介紹,將進一步加大非遺保護工作和傳承力度,不斷探索創新保護模式,讓平魯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更多的平魯力量。(張智宙?馬富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