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芪,既是治病救人的良藥,也是助力鄉村振興的“良方”。應縣立足黃芪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,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按照綠色有機循環發展理念,努力建設集黃芪種植、加工、倉儲、交易于一體的產業鏈條,做強優勢產品品牌,助力黃芪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
走進應縣義井鄉千里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黃芪加工車間,一派忙碌有序的景象,工人們正熟練地修剪黃芪枝條,保留主干、去頭去蒂,將黃芪修剪成節條分類碼放在一側,整個廠區飄滿了沁人心脾的藥香。職工閆勝告訴記者,黃芪采回來五六天了,現在進行加工剪頭剪須,剪完以后晾干進行選等級。分一等、二等,每天能剪七八百斤。

應縣千里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黃芪為主的集中藥材種植、收購、加工、銷售為一體的民營企業,在白馬石鄉擁有種植基地3萬多畝。基地地處恒山山脈中段、北緯39°黃金緯度帶,土壤質地獨特,高原氣候冷涼、日照充分、晝夜溫差大,是最適宜黃芪生長的環境,所產黃芪藥用和食用價值非常高,市場行情不斷上揚。

該公司每年從九月下旬開始采收,每天采收回來黃芪能達到一萬斤左右,這些黃芪生長期都在五年以上,海拔1800多米以上。因為采用的模式是人種田養,黃芪品質非常好,其皂苷含量是國家藥典標準的三倍多,天津、安徽、廣州等地的許多藥廠都已經提前簽訂訂單。今年該公司計劃采收150萬斤左右,今年的市場價格比去年同期每斤上漲兩元左右,去年的銷售收入是2000萬元,今年預計能達到2500萬元左右。

據介紹,該公司還投資500萬元打造了黃芪加工廠,目前庫房、晾曬區都已經建設完成,今年十月份將繼續安裝各類設備,逐步由黃芪初加工發展為化妝品、食品、藥品、飲品等產品,打通黃芪種植向加工、流通、銷售等二三產業聯結的路徑,推動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的利益聯結機制的運用,形成產品多元、功能多樣的黃芪產業發展新格局。

據了解,應縣種植黃芪有著1500多年的歷史,全縣黃芪種植面積達12萬多畝。近年來,借助國家將中藥材生產列入重點扶持產業的機遇,應縣把黃芪產業作為山區農村經濟中極具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,不斷將分散的土地連成片、分散的農戶抱成團,培育壯大龍頭企業,堅持把中藥材精深加工作為提高產業附加值和效益的重要環節,讓一根根黃芪經過產品創新和鏈條延伸,“長成”一條條產業鏈,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“致富良方”。(羅文平?張小菊)